一件被遺忘的事
–理事長 黃建松–
多年前在一次孩童的音樂表演會中,幾位父親們的交流,忽然有一種被提醒的感受,父親應該要帶著全家一起做一件事。這對凝聚家庭成員的向心力是正面的。在這期間也曾有全家一起單車環島的念頭,或是固定的地點來次野炊露營,但是也僅停留在念頭的層次,直到如今都尚未付諸行動。最近偶然和同事談到在家自學的心路歷程,同事的正面回應並語帶鼓勵地說:「你們不簡單哦!全家一起做一件事十幾年始終如一⋯⋯。」當時內心的真實反應是有些許得意的心情,並感受到自己都輕鬆起來了,因為在家自學的行程,即將暫告一個段落,在老三明年升上高中銜接體制教育之後。也在當下彷彿睡夢中醒過來,原來我們家已經一直一起做一件事很多年了⋯⋯
它被遺忘了,是因為太平常了,就像每次的呼吸都很重要,但自然地發生在日常生活中,幾乎忘了它的存在直到失去才會覺得可貴。它被遺忘了,是因為在家教育就是一種生活。而此生活的方式是同時涵蓋養育和教育的元素。我們選擇在家自學一定是有個願景與目標,然後用「以終為始」的概念開始我們的第一步並持續與堅持的走下去。常聽見敬重的前輩或長輩提醒:「不能只有在家,而沒有教育。」我們所相信的這位 神不僅養育也教育我們,「你也賜下你良善的靈教訓他們;未嘗不賜嗎哪使他們糊口,並賜水解他們的渴。在曠野四十年,你養育他們,他們就一無所缺:衣服沒有穿破,腳也沒有腫。」
我們願意將孩子還年幼時留在身邊,是因為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教育(或說機會教育和管教),這機會是我們選擇後的產物,我們更要把握住。在描寫海倫凱勒的童年學習語言-The Miracle Worker(by Disney’s)的影片中,那位家教老師成為培育美國二十世紀四大偉人之一的重要關鍵的推手。這位六歲幼童的一生能成為被人傳頌的傳奇,除了語言學習的典範,更重要的過程中是老師用磨難的心志管教並塑造海倫凱勒的品格,想起那過程仍然相當震撼人心。這位家教 (譯音蘇莉文) 是位很有異象的老師,更是一位很清楚了解海倫凱勒需要並且長時間(50年)相處的老師。她的施教環境不友善,剛開始她嘗試的內容並不討喜,所以更顯出這位教師堅持的可貴。「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嗎?」(太7:11)除了保握機會,更須留意我們的身教與言教留給孩童什麼?
很感恩有一位同心的太太一起走了在家自學近二十年,辛苦嗎?當然辛苦啦,會沮喪嗎?偶爾會啦,有次問太太既然如此,值得嗎?太太的回應是:「那您覺得呢?」